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必備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交通、能源、水利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現代能源體系加快構建,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如果用一句話描述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現狀,那就是“人享其行、物暢其流”。10多年來,我國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建設,交通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不斷優化,戰略骨干通道加快建設,多層級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體系逐步完善,覆蓋范圍和通達深度持續拓展。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7年中國基礎設施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資料顯示,到2021年年底,我國綜合交通網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其中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6萬公里,農村公路總里程446.6萬公里,機場和航線數量分別為250個、5581條,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到12.8萬公里,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659個。
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京張高速鐵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湖北鄂州花湖機場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川藏鐵路及公路配套工程、出疆入藏大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工程、沿江高速鐵路重點路段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
交通基礎設施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對于10多年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特點,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司長鄭劍將其概括為“規模優勢凸顯、布局更加均衡、結構日趨合理”。
從規模上看,到2021年年底,除綜合交通網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外,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達84.3萬公里,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5481萬公里,分別相當于11年前的1.3倍、1.7倍和3.7倍,水庫總庫容達到9035億立方米,形成了超大規模網絡,高鐵、高速公路、電網、4G網絡規模等長期穩居世界第一位。
從布局上看,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在中西部地區、城鄉區域間、沿海沿邊沿江布局更加合理。川藏鐵路開工建設,和田至若羌鐵路開通運行,中西部鐵路營業里程占全國比重達到60%;西藏墨脫公路通車標志著我國實現縣縣通公路,西部地區和邊境地區道路、電力、通信設施不斷加強,極大改善了邊境生產生活條件。
從結構上看,高鐵、高速公路、特高壓輸電線路、5G網絡快速發展,高標準高品質基礎設施比例不斷提高;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清潔能源基地加快建設,新能源裝機容量和發電量比重不斷提升,有力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基礎性網絡不斷拓展提升,農村公路11年間凈增90多萬公里,農村供電網絡不斷優化提升,2015年消除了無電人口。
更重要的是,基礎設施工程建筑和技術創新水平不斷進步,創新驅動能力顯著增強。從高速鐵路、大跨度橋梁到特高壓輸電、三代核電,從特大型水利工程、新一代移動通信到工業互聯網等,我國在諸多基礎設施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離岸深水港、大型機場工程等建造技術邁入世界先進或領先行列。
10多年來,重大標志性工程不斷涌現。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南水北調東中線等國家重大工程竣工投運,全球第一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線路“京滬干線”建成,全球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的吉泉(昌吉——古泉)±11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順利投產,中國天眼、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上海光源等實現世界領跑,彰顯了民族精神和現代水平的大國工匠風范。
對于10多年來我國在基礎設施領域的發展經驗,國家發展改革委曾在專題新聞發布會用了四個“始終堅持”加以總結,即始終堅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統籌優勢資源整體推進,集中力量辦大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始終堅持適度超前的發展原則,不斷強化支撐引領作用;始終堅持改革創新的發展路徑,持續推動體制改革,更加注重自主研發和引進、吸收、集成創新。
2022年鐵路運輸生產情況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7年中國基礎設施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資料顯示,2022年,國家鐵路完成客運發送量16.7億人次,貨物發送量49億噸、同比增長4.4%,其中,電煤14.9億噸、同比增長13%。2022年,國家鐵路完成運輸總收入6936億元,其中,貨運收入4786億元、同比增長9.8%。
圖表 2022年全國鐵路運輸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注:統計范圍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
數據來源:國家鐵路局(2022年12月)
地區軌道交通運營線路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7年中國基礎設施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資料顯示,2022年,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排在第三至第十位的城市是:廣州、深圳、成都、杭州、武漢、南京、重慶、青島。其中,廣州市的運營里程超過600公里,達到609.8公里。深圳、成都、杭州均超500公里,分別達到558.6公里、557.8公里和516公里。運營車站數量排在第三到第十位的城市是:深圳、成都、武漢、廣州、杭州、重慶、南京、天津/蘇州(并列)。
圖表 2022年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前20名城市主要數據
數據來源:交通運輸部
數據顯示,這53個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的城市,2022年全年實際開行列車331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194.0億人次(較2021年減少43.1億人次,降低18.2%),完成進站量116.9億人次,客運周轉量1560億人次公里。其中,12月份實際開行列車27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11.6億人次(環比減少2.6億人次,降低18.5%,同比減少9.2億人次,降低44.2%),完成進站量6.9億人次。
數據還顯示,2022年,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21條,新增運營里程847公里。江蘇南通和湖北黃石成為首次開通運營軌道交通的城市。其中,12月份新增運營里程227.8公里,新增運營線路5條(青島地鐵4號線、深圳地鐵16號線、南京地鐵7號線、佛山地鐵3號線和黃石有軌電車-期),新增運營區段6個(寧波地鐵2號線二期后通段、南京地鐵1號線北延、西安地鐵6號線二期、武漢地鐵7號線北延一期、武漢地鐵16號線調整工程和北京地鐵16號線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