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疫情三年的蓄力,能夠打通線上線下體育消費場景的電競產業在面對傳統體育產業時已頗有幾分彎道超車的意思,電競產業儼然已成為體育產業復蘇的強勢一極。
3月22日,北京市體育局通報表彰了北京市2022年發展綜合排名前100的體育企業,CBA公司、中超公司、NBA中國、北控籃球俱樂部、首鋼籃球俱樂部、眾輝體育等業內知名企業上榜,但排名第一的是一家電競企業,京東星宇電競(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這一排名極大地振奮了電競行業的士氣。
同日,普華永道發布《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七期)中國報告》,電競公司成為中國機構投資者最關注的首選體育投資賽道!秷蟾妗氛J為,相比于傳統體育行業,電競項目的商業化變現與盈利能力相對(較高,所以受到投資者青睞。根據普華永道的預測,中國電子游戲和電競市場總收入預計將以11.3%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至2026年的946億美元。伴隨未成年保護及防沉迷等政策落地,國內電競產業正朝著更加規范及健康的方向良性發展,電競正式入亞,也為電競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注入了強心劑。
普華永道:中國投資人最熱衷投資電競公司,未來5年電競人才需求量150萬
3月22日,普華永道發布《全球體育行業調研(第七期)中國報告》(簡稱《報告》)。該《報告》是基于對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的507位體育行業高管的問卷調查基礎上進行分析整理而成!秷蟾妗凤@示,中國機構投資者最關注的前五大體育賽道為:電競公司(58.5%)、體育技術公司(52%)、聯賽/競賽組織(50.7%)、球隊/俱樂部(49.4%)、體育設施/場館(48.1%)。相比之下,在全球范圍內,全球機構投資者最熱衷于投資的是體育技術公司,其次是球隊/俱樂部,而電競則只排名第三。對比之下,中國機構投資者對電競公司的熱情遠超國際同行。
中國機構投資者熱衷投資電競電競項目的主要是原因是電競的商業化變現與盈利能力相對較高,根據《電子競技的投資回報率》(The ROI of Esports) 白皮書,從2019年到2022年初,投資于參與英雄聯盟歐洲錦標賽團隊的公司對贊助商的投資回報率增加了一倍以上。
《報告》認為,當前,中國已經超過北美成為全球最大電競市場,隨著更多線下賽事的開啟,尤其電競將首次以正式競賽項目在杭州亞運會上亮相,各國選手將角逐英雄聯盟、王者榮耀(亞洲版)、和平精英(亞洲版)、刀塔2、夢三國2、街霸5和FIFA Online4共七個比賽項目,將為電競行業增長帶來新一輪助力。
因疫情影響,電競行業持續幾年的增長趨勢有所放緩,《2022年中國電子競技產業報告》顯示,2022年電競產業收入1445億元,同比下降14%,為五年來首次下降,2022年中國電競用戶規模約4.88億,25-34歲年齡段的用
戶最多,占比達38%。
不過,普華永道預測,中國電子游戲和電競市場總收入預計將以11.3%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至2026年的946億美元。與此同時,《報告》顯示,受訪體育行業高管們認為,未來3年至5年,全球體育市場將保持6.6%的年增長率。保守預測,中國體育市場將保持至少5.2%以上的年增長率。顯然,普華永道預測中國電競的市場增長率(11.3%)將遠超中國體育市場的增長率(5.2%),電競正在中國體育產業規模增長的新引擎。
中國電競產業發展并非一蹴而就,中國電競的版圖逐漸擴大并實現逆襲,如今電競產業除了賽事本身,已經形成了包括游戲研發、賽事運營、電競俱樂部及賽事轉播的完整產業鏈,并在與各行業的聯動中不斷衍生出新商業模式。
憑借多年來電競產業快速發展的積累,中國電競的專業化和標準化不斷提升,也已經具備了海外揚帆的實力,在海外市場也已取得上佳表現。國內游戲市場管理趨向嚴格也是電競企業加速布局海外市場的原因之一。隨著人才的不斷完善和政策及規范的發展扶持,中國電競正在走向職業化,國際化及規范化。
產業發展和技術迭代迅速,電競產業相關人才供不應求。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只有不到15%的崗位處于人力飽和的狀態,以電子競技運營師為例,預測未來五年相關人才需求量近150萬人。自2017年以來,眾多高校增設了電子競技相關專業,相關企業及俱樂部也紛紛搭建培訓平臺,與各高校展開合作,以產教研融合的方式推進中國電競教育發展。
隨著虛擬現實產業的飛速發展及元宇宙概念的盛行,無論是傳統游戲廠商或是互聯網科技企業,都紛紛著手布局Web3.0下的游戲產業,全球虛擬現實產業有望在未來幾年呈現復合式增長。未來新技術與電子競技的融合將為中國電競產業帶來更多顛覆性的變革。
北京百強體育企業榜單電競俱樂部居首,北京持續加碼電競產業
3月22日,北京市體育局公布了2022年全市重點體育企業名單。此前,北京市體育局組織開展了全市體育產業機構名錄調查統計與更新工作。根據調查統計結果,經綜合評估,公布了北京市體育行業發展綜合排名前100的企業名單。此外,還梳理出體育類高新技術企業、體育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體育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北京市綜合排名前100的企業中,大多都是業內知名的體育企業。比如,排名第二的是中籃聯(北京)體育有限公司(俗稱“CBA公司”),排名第三的是中超聯賽有限責任公司,排名第四的是NBA體育文化發展(北京)有限責任公司,排名第五的是非凡領越體育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即公眾所熟知的港股上市公司“非凡中國”)。
此外,CBA聯賽的北京控股籃球俱樂部有限公司排第12,運營北馬等大型馬拉松賽事的中奧路跑(北京)體育管理有限公司排第16,中超的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有限責任公司排第17,CBA創始俱樂部北京首鋼體育文化有限公司排第19。去年剛剛登陸北交所、研發運動營養產品的康比特排名第26,眾輝體育排名第33名……而雄居榜單之首、傲視一眾傳統體育明星企業的則是一家電競企業,京東星宇電競(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這一排名從另一個層面折射出電競企業增長勢頭超越傳統體育企業的趨勢,也顯示出北京市對電競產業的扶持力度。
據《2022北京電競發展與未來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有68%的北京網民對政府支持電競產業發展有所感知,相較2021年增長30.5%;認為“電競是一項數字文化活動”觀點的市民占比由35.5%提升至56.3%,也較之前有大幅增長。(延伸閱讀:《
電競熱情位列全國之首!北京電競產業迎來黃金時代
《報告》認為,北京地區用戶線上、線下觀賽習慣已初步養成。線下觀賽熱情和意愿全國最高,長期保有大型賽事舉辦、俱樂部交流互動等電競需求。日常線上娛樂前三名活動中,觀看電競賽事占比達46%,高于一線城市平均水平及全國水平。由此衍生了“高關注度、高參與度”特征,在擁有自己支持的戰隊、本地冠名戰隊支持率、購買本地戰隊衍生產品意愿上,北京用戶占比名列一線城市之首。
在支持本土電競產業發展的消費意愿方面,北京用戶需求旺盛!秷蟾妗凤@示,在電競用戶花費比例較高的“購買相關虛擬道具、去賽事現場看比賽、購買電競實體周邊”等方面,北京用戶分別以42.9%、40.6%、40.1%的較高占比,不斷刺激和推動電競產業拓展新消費場景和產業落地生態。
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電競市場。各地也均在加速布局電競產業,競相吸引電競產業頭部資源落戶本地。比如,上海宣布打造“全球電競之都”,廣州宣布要成為“電競產業之都”,成都打造“電競文化之都”……在各地競相布局電競產業之際,北京也不甘落后,推出“電競北京”戰略,并持續頒布多項電競產業扶持政策,吸引優質電競企業和項目在北京落地生根。
過往,北京是傳統體育企業匯聚之地,幾乎所有頭部體育企業均在北京辦公,圍繞著體育館路分布著大量明星體育企業,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北京持續加碼電競場那也,未來會有大批電競企業落戶北京,北京有望成為電競企業超越傳統體育企業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