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保稅區發展現狀分析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7年中國保稅區深度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10月,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共168個,其中,一般保稅區8個、出口加工區1個、跨境工業區1個、保稅港區2個、綜合保稅區156個、保稅物流園區0個。從省市分布情況來看,保稅區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尤其分布在江蘇、廣東、山東和浙江這些省份。截至2022年10月,江蘇省共有保稅區21個、廣東省共有保稅區16個、山東省共有保稅區14個、浙江省共有保稅區12個。
圖表 2022年中國保稅區區域分布情況
單位:個
注:上述數據統計期間為2022年1-10月。
數據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從中國保稅區進出口總額來看,2022年1-10月,排名前十名的保稅區分別為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深圳福田保稅區、昆山綜合保稅區、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松江綜合保稅區、深圳前海綜合保稅區、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其中,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進出口總額遙遙領先,超過7000億元。
圖表 2022年中國保稅區進出口總額TOP10
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海關總署(2022年1-10月)
2022年中國綜合保稅區發展狀況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7年中國保稅區深度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指出,綜合保稅區是設立在內陸地區的具有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由海關參照有關規定對綜合保稅區進行管理。執行保稅港區的稅收和外匯政策,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港口的功能于一身,具有進出口加工、國際貿易、保稅倉儲商品展示等功能,可以發展國際中轉、配送、轉口貿易等業務,享有“免證、免稅、保稅”政策,實行“境內關外”運作方式。
一、整體發展情況
我國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平臺作用增強,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2021年我國新設綜合保稅區8個,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168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出口分別增長了24.3%、26.4%和57.7%。
“經認證的經營者”(AEO)將助力企業在更大范圍享受貿易便利。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自貿試驗區片內的綜合保稅區已先行先試AEO相關措施。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與歐盟、新加坡等21個經濟體簽署了AEO互認協議,涵蓋了47個國家(地區)。其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31個,RCEP成員國5個,中東歐國家13個。中國的AEO企業出口到互認國家(地區)的貨物,能夠直接享受當地海關實施的減少查驗、優先辦理、指定聯絡員服務、非常時期優先通關等便利措施,降低貿易成本,增強企業活力。
海關總署規范綜合保稅區監管,促進實現更高水平開放。2022年1月1日,海關總署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綜合保稅區管理辦法》,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旨在規范海關對綜合保稅區的管理,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海關將依照該《辦法》對進出綜合保稅區的交通運輸工具、貨物及其外包裝、集裝箱、物品以及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實施監督管理;對綜合保稅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對區內企業實行計算機聯網管理。同時,《辦法》還明確了區內企業可以依法開展業務的范圍。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7年中國保稅區深度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指出,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區申請設立綜保區。早在2019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就明確,要在確有發展需要且符合條件的中西部地區,優先增設一批綜合保稅區。2021年12月25日,工信部等十部門于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提出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重點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同時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區按程序申請設立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監管場所。2022年1月16日,載有加拿大進口精密設備的集裝箱卡車,在西寧海關監管下順利駛入西寧綜合保稅區,標志著青藏高原首個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
二、進出口情況分析
。ㄒ唬┚C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統計
2022年1-11月,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為88672849.42萬美元,相比2021年同期增長了7654942.99萬美元,同比增長8.9%。
。ǘ┚C合保稅區進、出口額統計
2022年1-11月,綜合保稅區出口額為50071691.03萬美元,相比2021年同期增長了5836296.41萬美元,同比增長12.3%;進口額為38601158.39萬美元,相比2021年同期增長了1818646.59萬美元,同比增長4.7%。
。ㄈ┚C合保稅區進出口差額統計
2022年1-11月,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差額為11470532.64萬美元,2021年1-11月,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差額為7452882.82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