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實現村村通寬帶、縣縣通5G、市市通千兆。
從銅線到光纖,從十兆百兆到千兆,從3G突破4G同步再到5G引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信息通信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信息基礎設施能力大幅躍升,現有行政村歷史性實現“村村通寬帶”,“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城鄉“數字鴻溝”不斷縮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底座不斷夯實,為鄉村振興和數字中國建設插上了智慧之翼。
全國所有行政村100%通寬帶不斷彌合城鄉“數字鴻溝”
“村村通寬帶”是繼“村村通電話”后,我國農村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中又一歷史性時刻。“十三五”初期,我國尚有約5萬個行政村未通寬帶,其中包括大量建檔立卡貧困村,還有15萬個行政村寬帶接入能力不足4Mbps,城鄉存在明顯“數字鴻溝”。
2015年10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后,“中央資金引導、地方協調支持、企業主體推進”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建立,開啟了農村通信網絡跨越式發展的新征程。如今,我國已連續8年組織實施電信普遍服務,從支持光纖通達轉向4G網絡建設,從支持行政村向邊疆、海島拓展,三分之一的任務部署在貧困地區,推動行政村、貧困村、“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通寬帶比例分別從不足70%、62%、26%全部提升到100%。目前,全國未通寬帶行政村實現“動態清零”,51.2萬個行政村全面實現“村村通寬帶”。
在這一過程中,工業和信息化部完善保障措施,通信企業勇擔社會責任,通信建設者更是沖鋒一線,爬冰臥雪、穿林上島,發揚敢啃硬骨頭的精神,在城鄉之間架起了一座座“信息橋”“致富橋”,更架起了“連心橋”“暖心橋”。
黨的十八大以來,“村村通寬帶”實現了農村和城市“同網同速”,縮小了城鄉的“數字鴻溝”,打通了鄉村振興的信息“大動脈”,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網絡基礎。
有了寬帶,鄉村和城市更近了。
全國所有縣城100%通5G持續夯實數字中國底座
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承載底座。“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5G網絡規;渴”。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出臺《“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系列政策文件,大力部署推進5G建設和應用發展。
繼歷史性實現全國行政村“村村通寬帶”后,全國已實現了“縣縣通5G”。截至7月底,全國建成開通5G基站196.8萬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和96%的鄉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5G移動電話用戶達到4.75億戶,比2021年末凈增1.2億戶。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網絡,今日,“縣縣通5G”實屬不易,這背后凝聚了通信人不忘初心、敢闖敢拼的精氣神。從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到深達數百米的地下礦井,從曾經“放炮傳信”的偏遠山鄉到美麗壯闊的南海島礁,他們的5G建設步伐越發堅定,一座座信號塔或在崇山峻嶺,或在水流湍急中矗立起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
如今,5G已從大規模網絡建設轉向規;瘧。在5G加持下,陜西柞水縣金米村的“小木耳”、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花椒暢銷全國;北京的專家能夠遠程指導西藏本地醫生開展骨科手術;偏遠山村的孩子們也能遠程和名師“面對面”……
不僅如此,“5G﹢”已經拓展到千行百業,“加”出了數字經濟深度融入實體經濟的新天地,必能為縣域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有了5G,數字化基礎更牢了。
全國所有城市100%通千兆光網激發數字社會新活力
“推廣升級千兆光纖網絡”是“十四五”規劃綱要對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提出的重要要求!“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到2023年年底,千兆光纖網絡具備覆蓋4億戶家庭的能力,千兆寬帶用戶突破3000萬戶。
可喜的是,這一目標已提前實現,我國千兆光網從無到有,具備覆蓋4億戶家庭的能力,已通達全國所有城市,千兆寬帶接入用戶規模超6570萬戶,比2021年末凈增3100多萬戶。
百兆升級千兆后,十幾秒就能下載一部高清電影。這是千兆網絡帶給用戶最直觀的感受。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29個城市已建成首批千兆城市,預計到2023年底推動建成100個千兆城市。以建設千兆城市為抓手,一年多來,以千兆光網為代表的“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正加速推進。
千兆光網通達全國所有城市,將為城市打造“全光底座”,實現與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建設智慧城市,而全光智慧城市將全面加速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成為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有了千兆光網,數字社會活力更強了。
已見繁花結碩果,更立壯志譜新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信息基礎設施能力實現了大幅躍升。面向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信息通信業將繼續深入推進電信普遍服務,促進5G、千兆光網延伸普及,提升網絡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增強應用創新活力,精準降低特殊群體費用,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建設數字中國,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