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中國儲能產業鏈結構分析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儲能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示,儲能產業鏈上游主要為電池原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以及結構件等。
產業鏈中游主要為儲能系統的集成與制造,對于一個完整的儲能系統,一般包括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BMS)、能量管理系統(EMS)以及儲能變流器(PCS)四大組成部分。其中,電池組是儲能系統的能量核心,負責電能的存儲;BMS是系統的感知核心,主要負責電池監測、評估和保護以及均衡等;EMS是系統的控制核心,主要負責數據采集、網絡監控、能量調度等;PCS是系統的決策核心,主要負責控制充放電過程,進行交直流的變換。
產業鏈下游主要為不同應用場景的運維服務等,如儲能可用于電力系統的發電側、輸配電側、用電側,實現調峰調頻、減少棄光棄風、緩解電網阻塞、峰谷價差套利、容量電費管理等功能;其他應用場景還包括通信基站、數據中心等的備用電源,以及為機器人系統供電,保障高性能武器裝備的穩定運行等。
圖表 儲能產業鏈上中下游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圖表 儲能產業鏈全景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1.1.1 2020-2021年中國儲能市場規模分析
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累計裝機規模35.6GW,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18.6%,同比增長9.8%,漲幅比2019年同期增長6.2個百分比。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為31.79GW,同比增長4.9%;電化學儲能的累計裝機規模位列第二,為3269.2MW,同比増長91.2%;在各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為2902.4MW。
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底,中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46.1GW,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22%,同比增長30%。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為39.8GW,同比增長25%,所占比重與上年同期相比再次下降,下降了3個百分點;市場增量主要來自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到5729.7MW,同比增長75%。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儲能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新增投運電力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首次突破10GW,達到10.5GW,其中,抽水蓄能新增規模8GW,同比增長437%;新型儲能新增規模首次突破2GW,達到2.4GW,同比增長54%;新型儲能中,鋰離子電池和壓縮空氣均有百兆瓦級項目并網運行,特別是后者,在2021年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新增投運規模170MW,接近2020年底累計裝機規模的15倍。
圖表 截止2021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裝機類型分布
數據來源:CNESA
1.1.2 2021年中國儲能技術提供商排名狀況
2021年,中國新增投運的新型儲能項目中,裝機規模排名前十位的儲能技術提供商,依次為:寧德時代、中儲國能、億緯動力、鵬輝能源、南都電源、;履茉、力神、遠景動力、中創新航和中天科技。
圖表 2021年度中國儲能技術提供商國內新增投運裝機量排行榜
數據來源:CNESA
2021年度,全球市場中,儲能電池(不含基站、數據中心備電電池)出貨量排名前十位的中國儲能技術提供商,依次為:寧德時代、鵬輝能源、比亞迪、億緯動力、派能科技、國軒高科、;新能源、中創新航、南都電源和中天科技。
圖表 2021年度中國儲能技術提供商全球市場儲能電池出貨量排行榜
數據來源:CN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