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終端標準建設進展
2021年,我國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42.5萬個,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到5.2億戶。
為進一步引導5G終端產業發展,推動5G端網協同演進,2021年12月,中國聯通制定了5G終端白皮書第五版。
5G終端應支持SA/NSA雙模,以及NRFDD和TDD模式。
根據終端的主要功能,可將5G終端分為:一類是語音數據類終端,既能支持電路域或分組域語音,也能支持分組域承載業務的終端設備,如智能手機類終端;另外一類是數據類終端,僅支持分組域承載業務的終端設備,如MiFi,數據卡和CPE等。
根據終端可同時支持的用戶識別卡(實體SIM卡或eSIMprofile)數量,可將5G終端分為:5G單卡終端(僅支持一張用戶識別卡);5G雙卡終端(支持兩張用戶識別卡)。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5G芯片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5G終端作為5G產業鏈最重要的三大基礎環節(核心網、無線接入網和終端)之一,與人民群眾日常工作、生活關系密切,5G終端產品的成熟時間和成熟度對產業發展成功與否有著極大影響。盡早明確5G終端的功能、接口、性能、業務、功耗、安全等指標要求,有利于我國5G終端研發企業盡早開展5G商用終端產品的研發設計、調試驗證和生產制造,有利于我國5G產業鞏固世界第一梯隊的領先地位。
根據全球5G標準的研發計劃,3GPP面向商用的第一版5G標準的非獨立組網(Non-Standalone)、獨立組網(Standalone)兩個版本都于2018年內完成凍結,產業整體進入了商用產品研發階段,一些主要國家(如中國、美國等)2019年下半年啟動了正式的大規模5G商用部署。
圖表 5G國際標準制定時間表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無線通信技術工作委員會(TC5)移動通信無線工作組(WG9)負責研究制定5G終端的行業標準。相對于3GPP制定的5G協議規范,CCSA制定的5G終端行業標準側重于我國國內實際的商用需求,明確5G商用初期5G終端必須支持的關鍵技術能力和關鍵性能指標,以指導我國5G終端相關產品的研發。同時,對應國際標準的版本升級,我國行業標準也規劃了多個階段性版本。
圖表 CCSA5G終端標準體系
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5G芯片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2019年和2021年工信部分別發布了5G終端標準為第一階段(對應3GPPR15版本)的6GHz以下頻段增強移動寬帶終端設備系列標準,包括2項行業標準和1項行業標準修改單:
YD/T3627-2019《5G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增強移動寬帶終端設備技術要求(第一階段)》
YD/T4002-2021《5G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增強移動寬帶終端設備測試方法(第一階段)》
YD/T3627-2019cor1《5G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增強移動寬帶終端設備技術要求(第一階段)》第1號修改單。
《5G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增強移動寬帶終端設備技術要求(第一階段)》已于2019年制定完成并在2019年底正式發布,標準編號為YD/T3627-2019。該標準主要規定了6GHz以下頻段5G增強移動寬帶終端設備的傳輸能力、業務能力、基本協議功能、射頻、功耗、接口、安全等方面的要求。2020年,由于國內5G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如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共建700MHz5G網絡、運營商因發展5G垂直行業產生的5G切片的需求,需要對第一階段的標準進行修訂,形成了《5G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增強移動寬帶終端設備技術要求(第一階段)》第1號修改單。該修改單主要是在YD/T3627-2019的基礎上,引入5Gn28頻段(700MHz頻段)和5G切片相關的功能、射頻和性能指標要求。同時還對原有部分技術點的要求進行調整,以及文字勘誤,包括對物理信道數據信道速率匹配的要求、PDCP層功能要求的澄清、網絡切片特性的要求變更以及對不換卡要求的補充完善。
其配套的測試方法《5G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增強移動寬帶終端設備測試方法(第一階段)》,標準編號為YD/T4002-2021,對應了YD/T3627-2019及其1號修改單所規定的內容。該標準主要規定了6GHz以下頻段5G增強移動寬帶終端設備的基本功能、射頻性能、無線資源管理性能、協議一致性等方面的測試方法。
上述兩項通信行業標準均適用于6GHz以下頻段的支持增強移動寬帶場景(eMBB)的5G終端,支持國內運營商現網的非獨立組網方案和獨立組網方案,推動我國產業界在5G發展初期迅速形成統一的技術共識,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加速了我國5G商用終端產品的研發進程。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5G芯片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除了上述已發布的兩項5G終端行業標準,TC5WG9同時期還開展了5G多模終端系列標準、5G通用模組系列標準的制定工作,相關標準也將陸續發布。目前TC5WG9已啟動了面向3GPPR16版本的6GHz以下頻段增強移動寬帶終端設備系列行業標準的研究制定,并將根據產業進展和商用需求適時開展毫米波頻段終端設備、URLLC終端設備等系列標準的制定工作。
5G芯片企業研發成果
當前,信息產業正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按照新一代移動通信標準,5G是關鍵核心技術之一。
2020年底,展銳推出了完整的5GRFFE射頻前端解決方案。射頻前端作為手機通信功能的核心組件,直接影響手機的信號收發,技術難度較4G成倍增加。2021年,展銳發布全新5G芯片品牌“唐古拉”,拓展5G芯片全系產品布局。2021年底,展銳宣布基于6nmEUV先進工藝打造的第二代5G芯片平臺唐古拉T770/760實現客戶產品量產;谕耆灾餮邪l的5G技術,2021年,展銳營收同比增長78%,收獲了良好的市場回報。目前,展銳的5GRFFE射頻前端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于5G手機中,展銳成為同時擁有5G主芯片和5G射頻前端解決方案的芯片廠商之一。2021年,展銳提出“5GR16Ready”口號。5GR16是5G的標準演進版本之一,讓5G從“能用”到“好用”,提高了5G效率,增強了5G服務行業應用的能力。展銳推出支持3GPPR16標準的5G芯片解決方案,標志著其在5G技術創新的部分領域已經走在了市場的前沿。展銳還攜手合作伙伴研發了全球首個5G模組多切片解決方案,這一技術創新將原本需要產業鏈終端側承擔的功能下沉到模組,讓現有存量終端無需改造就可方便快捷地支持5G網絡切片,降低了垂直行業應用網絡切片技術的門檻,為加速5G與垂直行業的融合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5G芯片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5G小基站芯片市場長期被國外供應商壟斷,隨著國際形勢不斷變化,5G小基站芯片的國產化需求已迫在眉睫。作為新興企業,創芯慧聯憑借卓越的通信領域芯片技術能力,獲得了運營商與行業龍頭企業認可。創芯慧聯擁有一支技術能力出眾的專業團隊,專注于5G小基站系列芯片和物聯網芯片的設計研發,成立2年已成功發布了全球首款5G擴展型小基站DFE芯片。截至目前,創芯慧聯已與數十家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這將為創芯慧聯日后在通信領域的產品和業務布局夯定堅實的基礎。創芯慧聯以擺脫通訊芯片被“卡脖子”的困境為使命,堅持自主研發。以5G小基站芯片產品為核心,積極擴展網側和端側貫通的芯片產業化路徑,不斷抓住市場機遇,在5G通信基帶芯片領域持續領跑。
翱捷科技成立于2015年,由資深通信芯片行業“老兵”、前銳迪科(RDA)創始人戴保家創辦。2021年底,5G通信基帶芯片專家創芯慧聯宣布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本輪由金浦資本領投,弘卓資本、國中資本跟投,多位老股東繼續加持。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既是極少數掌握全制式蜂窩基帶芯片設計及供貨能力的國內企業之一,也是頗具競爭力的國內非蜂窩物聯網芯片提供商,阿里、小米均為其股東。翱捷科技的主營業務是全制式蜂窩基帶芯片和多協議非蜂窩物聯網芯片、超大規模高速SoC芯片定制及半導體IP授權服務。目前,該公司已經形成了提供芯片產品、芯片定制及半導體IP授權三大產品、服務的模式。翱捷科技在基帶芯片技術方面已擁有成熟的多網絡制式芯片設計技術、超大規模數;旌霞呻娐吩O計技術和基帶射頻芯片一體化技術,同時掌握5G全制式蜂窩基帶芯片設計能力的平臺型企業。
在5G通信領域,翱捷科技實現了軟硬件結合的全模全頻段搜網技術,自主研發設計基帶與射頻間的超高速數字接口,保證芯片內部的數據傳輸速率及穩定性,成為國內少數具備5G通信芯片研發能力的企業。不過目前翱捷科技銷售的蜂窩產品為2G-4G產品,首款5G芯片正處于進一步調試過程中。蜂窩基帶芯片領域的其他企業高通、華為海思、聯發科、紫光展銳均已有商業化5G產品,其產品同時支持5G及5G以下多個通信制式,因此翱捷科技的5G技術在產品成熟度上與這些企業存在差距。相比于行業內的其他產品,翱捷科技產品的優勢在于,在蜂窩芯片低功耗設計領域,通過高度整合的基帶射頻電路和精細的軟硬件聯合優化,其蜂窩產品功耗優于業界主流水平。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6年中國5G芯片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翱捷科技將研發重心轉移至5G技術,待5G技術成熟后再推出5G智能手機芯片,立項了商用5G增強移動寬帶終端芯片平臺、5G智能終端中頻段基帶芯片和射頻芯片開發兩個大型項目。2020年,翱捷科技還新增了IPC芯片及WiFi6等技術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