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14日舉行“推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主題發布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回應了新型檢測試劑和疫苗研發上市、智能家居新業態等熱點問題。
近期,國內疫情出現多點散發、多地頻發的情況,醫療物資供應引發關注。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介紹說,工業和信息化部第一時間與發生疫情的省區市溝通,加強了對新冠病毒檢測試劑、防護用品、治療藥物和疫苗等重點醫療物資生產調度,密切跟蹤著監測重點企業生產供應情況。
目前,我國抗原檢測重點生產企業周產能超過5億人份,核酸檢測重點生產企業周產能超過2億人份,N95/KN95口罩重點生產企業周產能超過1億只,防護服重點生產企業周產能超過300萬件,阿茲夫定周產能超過70萬人份,新冠病毒疫苗年產能超過70億劑、產量超過55億劑,能夠滿足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需要。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持續完善重點醫療物資生產調度和供應保障,會同相關部門,精細組織、協同聯動,強化供需精準對接,確保及時足量供應。
“(我們將)密切跟蹤新型檢測試劑、治療藥物和疫苗研發上市進度,及時指導企業做好規;a準備。”何亞瓊說。
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向創新藥聚集
醫藥工業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周健表示,將開展醫藥產業鏈強鏈補鏈行動,聚焦薄弱環節,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攻關,持續提升關鍵核心競爭力。
他要求,進一步發揮我國醫藥工業產品門類齊全、規;a能力強等制造優勢,鼓勵企業開發應用先進制造技術和裝備,持續提升關鍵核心競爭力。
接下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推動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醫療機構合作,建設跨領域、高水平的技術攻關平臺和產業化成果推廣應用平臺。支持建設一批高水平示范項目,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向創新產品產業化聚集,到2025年,創新產品新增銷售占到全行業營業收入增量的30%以上。
周健提出,深化產業國際合作,吸引全球醫藥創新要素向國內聚集,鼓勵國外企業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和創新藥生產基地。引導國內企業通過合作開發、技術許可等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高校院所開展合作,切實提高創新效率,以更高水平進入國際市場。
數據顯示,醫藥工業發展動力強勁。2021年,醫藥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比重為4.1%;實現營業收入3.4萬億元,營業收入較2012年增長80.8%。
在家居行業培育一批“鏈主”企業
何亞瓊還介紹了推進家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思路。他說,“我們將培育一批‘鏈主’企業和優質中小企業,持續推進重點行業品牌建設,到2025年,要培育50個左右知名品牌、15個高水平特色產業集群。”
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將支持龍頭企業建設推廣特色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培育一批試點示范項目和優秀應用場景。到2025年,重點行業兩化融合水平達到65%。
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支持企業拓展場景體驗和增值服務,培育智能家居生態;支持建立各類創新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提高家居一體化設計和集成創新能力。完善智能家居標準體系,促進標準統一、場景融合,加強質量管理數字化創新與應用,推進家居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
在推廣應用方面,何亞瓊提出,開展網上購物節等促消費活動,鼓勵新零售發展。鼓勵企業針對農村市場開發綠色智能家居產品,開展促銷讓利、以舊換新等活動。
同時,支持智能家居體驗館、智能電器生活館、健康照明體驗中心等新零售發展并向社區下沉,推進智能家居與智慧社區共融共建。
記者了解到,在消費升級和技術進步的推動下,智能家居產業發展迅猛,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增長點。2021年家電、家具、五金、照明四個重點行業規上企業營業收入達3.8萬億元,同比增長超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