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回顧
上周表現:8月29日-9月2日,申萬一級行業大部分下跌,其中家用電器、房地產、輕工制造漲幅最大,漲幅分別為2.33%、1.92%、1.58%;汽車、有色金屬、電力設備跌幅最大,跌幅分別為5.22%、6.46%、7.03%;電力設備排行倒數第一,漲幅為6.46%。
上周新能源板塊漲幅前十的個股是:麥格米特(17.5%)、大富科技(17%)、豐元股份(8.92%)、鵬輝能源(6.28%)、長高集團(3.1%)、東方電氣(1.31%)、中利集團(1%)、耀皮玻璃(0.98%)、佛塑科技(0.61%)、中航重機(0.31%)。跌幅前十的個股是:科恒股份(-24.37%)、南都電源(-19.77%)、陽光電源(-17.46%)、天能股份(-17.34%)、百川股份(-17.07%)、先惠技術(-15.07%)、珠海冠宇(-13.9%)、安彩高科(-13.86%)、孚能科技(-13.73%)、博力威(-13.63%)。
新能源車核心觀點及投資建議
9月1日,山東省能源局發布《關于促進我省新型儲能示范項目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主要有三個方向的措施:依托現貨市場,推動新型儲能市場化發展;創新思路舉措,鼓勵新型儲能規;l展;加強制度管理,促進新型儲能規范化發展。我們認為,《通知》中的措施將推動山東省大型獨立儲能的發展,為全國大型獨立儲能發展做出表率。1)舉措中提出“依托現貨市場,推動新型儲能市場化發展”,大型獨立儲能的經濟性進一步凸顯,下游需求有望放量;2)“創新思路舉措,鼓勵新型儲能規;l展”的舉措加快了大型獨立儲能并網速度,推動獨立儲能電站建設;3)“加強制度管理,促進新型儲能規范化發展”的舉措主要促進新型儲能科學布局,加強對于新型儲能的監管,提高電站安全性以及運行穩定性。
在當前汽車電動化的大趨勢下,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持續看好2022年新能車板塊。據乘聯會預計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全球銷量有望達到千萬輛級別,國內銷量則有望達500萬輛級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有望充分受益于電動車滲透率不斷提升的大趨勢。鋰電池產業鏈:鋰資源板塊建議關注自給率高的龍頭公司,相關標的包括:贛鋒鋰業、天齊鋰業、江特電機、永興材料、中礦資源。隨著上游鋰礦等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疊加下游新能源整車的需求向好,2022年動力電池價格或將迎來上漲,電池企業有望迎來盈利修復,相關標的: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孚能科技,欣旺達、珠海冠宇、鵬輝能源。鋰電材料產業鏈建議關注龍頭議價能力強、一體化布局及海外拓展新客戶的企業:正極材料建議關注磷酸鐵鋰及高鎳三元龍頭,相關標的包括:德方納米、當升科技、容百科技;負極材料相關標的:璞泰來、貝特瑞、杉杉股份;電解液相關標的:天賜材料、新宙邦、石大勝華;隔膜相關標的:恩捷股份、星源材質;鋰電輔料相關標的:嘉元科技、諾德股份。鋰電池回收領域在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即將迎來退役潮的背景下,建議關注在動力電池回收及制造、備電和充放電領域具備先發及一體化優勢的企業,相關標的包括:格林美、天奇股份、寧德時代、華友鈷業、光華科技。新能源整車板塊相關標的包括:傳統車企比亞迪、長城汽車、廣汽集團,新勢力車企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
光伏、風電核心觀點及投資建議
光伏:8月29日,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推進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氫能、儲能、輸電、配電及用電等10個領域電力裝備綠色低碳發展。其中計劃對太陽能裝備方面提出,重點發展高效低成本光伏電池技術。研發高可靠、智能化光伏組件及高電壓、高功率、高效散熱的逆變器以及智能故障檢測、快速定位等關鍵技術。開發基于5G、先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運維技術和智能光伏管理系統。積極發展太陽能光熱發電,推動建立光熱發電與光伏、儲能等多能互補集成。研究光伏組件資源化利用實施路徑。推動TOPCon、HJT、IBC等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技術和鈣鈦礦、疊層電池組件技術產業化,開展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電池技術研究和應用,開展智能光伏試點示范和行業應用。光伏電池行業技術迭代迅速,當前P型電池接近轉化效率極限,難以進一步發展,相較來看N型電池的理論轉換效率更高,且在多方面都具備優勢,未來終將成為行業主流。當前中國企業在TOPCon、HJT等領域的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電池轉化效率屢創新高,其中TOPCon電池短期內憑借成本優勢產業化進程最快,但HJT、IBC、鈣鈦礦等電池技術尚存成本較高、效率衰減等問題,進一步制約了其產業化速度。我們認為,本次計劃的提出有望促進各大光伏電池生產企業在新型光伏電池的研發上加強投入,加快推進產業化并進一步加強中國企業在光伏電池領域的競爭力,同時對行業產能結構與競爭格局起到優化作用,促進行業形成可持續性的良性發展。
短期來看,上周光伏中上游價格延續上漲走勢,主要系國內大廠擴產釋放增量不及預期,疊加下游需求旺盛所致。從供給端來看:根據硅業分會,2022年H1國內多晶硅產量共約34.1萬噸,國內硅料總供應量約38.2萬噸,與同期硅片產出相比,硅料供應短缺量在2萬噸以上。由于多晶硅生產企業陸續于7月開啟了檢修,7月國內多晶硅產量約5.85萬噸,環比-5%。8月國內多晶硅產量約6.17萬噸,環比+5.5%,低于預期約6.5pct,主要是因各地臨時限電所致,增量主要體現在新疆協鑫、包頭新特、內蒙古通威、青海麗豪等企業的檢修復產和新建產能釋放。硅料市場供需關系在短期內仍將支撐價格維持相對平穩的運行走勢,但4季度的供應增幅以及下游成本壓力或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產業鏈中間環節承壓,從價格、庫存、開工率逐步體現,最終硅料環節價格再隨下游開工率變化而波動調整。從需求端來看:2022年1-8月光伏需求持續釋放,截至8月,2022年央國企組件開標/定標規模超過111GW,組件廠家開工率維持在高位。展望8-12月,國內方面建議關注大基地建設開工情況;海外方面,隨著印度搶裝潮結束,印度光伏裝機需求或將回歸正常增速,但在俄烏沖突影響之下,歐洲終端電價飆漲,疊加擺脫俄羅斯能源供應的訴求,歐洲光伏裝機需求或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結合供需格局來看:2022年1-8月硅料整體新增供給量對比下游新增需求仍顯不足,硅料供需錯配維持,硅料價格維持微漲走勢,電池片環節處于價格博弈階段,下游組件廠家及終端則觀望情緒較重。隨著后續硅料廠商產能釋放,中上游價格有望下行,推動下游裝機需求。展望未來,國內方面,由于9月各檢修企業將基本恢復正常運行,限電影響也基本消除,預計9月國內多晶硅產量有望大幅增加20%左右,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供應緊缺的局面,但與硅片企業開工率計劃對應的需求相比,尚有小幅缺口。海外方面,根據海外企業受運輸及檢修影響等情況預計,9月份國內多晶硅進口量仍將維持相對低位。因此,多晶硅供不應求仍是市場主旋律,短期內硅料價格漲勢依舊有動力支撐。
從長時間維度來看,在“雙碳”以及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0%左右目標明確的背景下,疊加光伏發電成本持續下行,經濟性不斷提升,光伏裝機需求高增長確定性較強。相關標的:1)供需格局緊俏,盈利能力有望延續高位的硅料龍頭通威股份、大全能源;2)組件一體化龍頭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3)受益于光伏+儲能雙輪驅動的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錦浪科技、固德威;4)受益于雙玻組件滲透率提升的光伏玻璃雙寡頭福萊特、信義光能;5)受制于原材料短期供應瓶頸及市場需求有限,供需格局相對較緊俏的EVA膠膜環節龍頭福斯特、海優新材;6)受益于分布式光伏占比提升的正泰電器、晶科科技。
風電:從短期來看,進入2022年,風電產業密集擴產,擴張步伐匆匆,風機大型化趨勢顯著,產業整體成本有望繼續下降,風電景氣度有望提升。從中長期看,風電是實現“碳中和”的能源替代形式之一,風電行業前景廣闊,具備長期成長空間。同時,海上風電是解決東部沿海地區發電不足與用電負荷之間的矛盾的關鍵。具備成本優勢與技術核心競爭力相關標的:大金重工、天順風能、天能重工、日月股份、明陽智能、金風科技、中材科技、金雷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