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中文網報道日本吉野家控股在臨時報告書中公布旗下品牌“花丸烏冬面將退出中國市場。
目前,該品牌在中國僅剩1家門店位于上海美羅城。而上海的花丸烏冬面運營子公司花丸餐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最早將于2022年內清算。報告書預計,伴隨花丸烏冬面退出中國,資產減值損失等將對公司業績造成輕微影響。
花丸餐飲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稱,目前看到相關信息,但是公司還沒有正式的公告發布。而目前上海仍然在營業的花丸烏冬面美羅城門店工作人員稱,暫時沒收到公司要關店的通知。
曾在中國開了37家門店
目前僅剩一家
吉野家官網顯示,花丸烏冬面于2000年在日本成立,主打贊岐烏冬面、關東煮、天婦羅、炸雞以及日式咖喱飯等。官網宣稱,花丸烏冬面采用中央廚房配送生面以及自動化生產以提高效率和維持品質穩定,在門店內則采取半自助自選模式,方便客人自主點單,以進一步提高翻臺率。2019年巔峰期時,花丸烏冬面在日本門店突破500家。
花丸烏冬面于2011年進入中國,首店開在上海美羅城商場。在上海正式開店前,花丸烏冬面曾在上海世博會上進行過半年的試營業,試營業期間約有20萬消費者光顧,這樣的人氣使得花丸烏冬面最終下定決心開出正式門店。上海之后,花丸烏冬面還拓店至青島、武漢、深圳等5個城市。2018年,它在中國門店數曾增至37家。
可惜好景不長,臨時報告書提及,在低價面產品較多的中國,花丸烏冬面與對手相比在價格競爭力優勢不大,同時沒有很好地抓住中國當地的需求,盈利能力逐漸惡化。
此外,隨著新冠疫情爆發,顧客人數減少也影響了業績。為應對疫情,花丸烏冬面選擇了關店止損,在2021年5月退出福建省。去年位于上海的首店也曾傳出關店消息,不過后來辟謠稱只是進行門店裝修及升級。
中國市場之外,花丸烏冬面也曾在2015年和2018年分別進入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市場,店鋪一度達到50家左右,但隨后都折戟而歸。隨著陸續退出東南亞和中國市場,意味著花丸烏冬面的海外店鋪歸零。
不止花丸烏冬面其兄弟品牌吉野家在中國也正在加速“褪色”,
吉野家經營狀況慘淡
2020年公司凈虧損高達4.5億元
最近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官網的一則股權交易信息顯示,上海錦江國際餐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擬轉讓上海吉野家快餐有限公司9.815%股權,轉讓價格821.73萬元。
與股權交易信息一同披露的,還有上海吉野家近兩年糟糕的經營情況。數據顯示,上海吉野家2021年實現營收4521.07萬元,凈利潤虧損99.18萬元,負債總計1914.68萬元;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863.57萬元,凈利潤虧損534.94萬元,負債上升至2281.56萬元。
吉野家和花丸烏冬面的“下坡路”現狀,某種程度上也是日式快餐在中國市場的縮影。
作為日本快餐界的頭部品牌之一,吉野家創立至今有超過100年歷史,跟肯德基、麥當勞一樣,它標榜的標準化曾是中國餐飲參與者學習的榜樣。吉野家以招牌牛肉飯為主打單品,這種只做基礎暢銷款,采用中央廚房制作及配送,以簡化制作流程的方式,很大程度減少消費者的決策時間,提升效率之余,也提高了翻臺率。
發展至今,日餐生存空間遭受擠壓。消費者對口味的疲勞,品牌老化,菜單更新慢,追求更年輕潮流的餐飲品牌等,都是吉野家不再紅火的原因。
此外,在疫情困擾下,吉野家在日本本土大本營也不容樂觀。據吉野家控股發布的2020年財報,公司凈虧損高達7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在日本,上班族和學生是公司主要目標客群,但疫情導致更多人居家辦公學習,使得吉野家營業額大幅下降。這樣的背景之下,放棄花丸烏冬面的海外市場實屬無奈的自救之舉。